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B试卷类型:A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A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二级制开始转变为三级制是在A.西汉B.东汉C.隋D.元3.东晋时,社会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东晋政治腐败B.社会上形成地主阶级的特权阶层C.高门与寒门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壁垒D.统治阶级依靠士族夺取政权后与士族分享政治权力4.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禁军B.防止地方专权C.强干弱枝D.防止武将专权5.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B.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C.是基本的社会组织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6.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主权,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A.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自然经济解体C.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D.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呈增长趋势7.当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刊行后,清政府两次下令严禁流传,主要是由于该书A.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B.为康有为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C.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D.对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挑战8.下列不是在国民革命运动影响下发生的事件是A.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B.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C.粤湘等省农民运动发展D.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9.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与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权主义相比,突出的是A.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强调要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C.突出了国内各民族的自由和平等D.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10.第一次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B.进行了北伐战争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11.〝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这是人们对谁领导的部队的称颂A.杨靖宇B.吉鸿昌C.马占山D.蔡廷锴12.《淞沪停战协定》与《何梅协定》的相同点是A.撤退中国军队B.取缔一切抗日活动C.日军〝可暂驻扎〞D.使上海和华北殖民地化加深13.1947年6月底,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直插敌人心脏〞的含义是A.大别山是南京的天然屏障B.蒋介石搞重点进攻,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C.攻下大别山就直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D.攻其薄弱,从中央突破14.______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在A.1975年的整顿中B.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C.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5.〝文革〞结束后,我国出现了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四人帮〞的余毒没有肃清B.当时处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C.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D.在经济建设上犯了〝左〞的错误16.〝文革〞后,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其主要依据是A.党和政府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B.______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______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______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7.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是A.安徽.四川两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B.发展了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D.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18.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产生主要影响的是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西欧各国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造成了东方的贫困C.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D.西欧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开始超过东方文明古国19.马基雅维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