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方面呈现全球化趋势,表现为生产国际化、交换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技术开发国际化等;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发展,许多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局部空间范围内的实践,在时间意义上的阶段性探索。二者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即追求各自范围内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统一性。差别只在于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前者注重更宽泛意义上的全球经济的融合,后者则注重特定区域内多边经济的融合。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或组成部分,特别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是增强自身全球经济地位的一项战略对策,可以摆脱对某些大国的经济依附;而一些大国热衷于搞区域集团化,则是为了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排斥或遏制其他大国,进而在全球经济中争取有利地位。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欧洲自由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迅猛。迄今为止,已向WTO通报并生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约有250个左右。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使区域集团内部的贸易量大幅增长。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仅发生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中欧自由贸易区和安第斯共同体6大区域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量就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38%左右。据估算,目前全球贸易中半数以上是在各种区域贸易组织的成员之间进行的。当前,中国参与了一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这是中国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经之路。但从总体来看,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我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缓慢,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处于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外的、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之一。加入WTO后,我国在参与自由贸易协定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定,以及我国与一些国家商签的自由贸易协定(双边FTA)的节奏加快,从此我国步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通过对现有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合作通常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和深化;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融合度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有直接联系;在一时难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过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我国要加快研究和探索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制定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要在参与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中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笔者认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应该是:根植本土,立足亚洲,突破地域跨越洲际;本着有近及远、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方针,尽快构筑以自由贸易区为起点的全方位、立体双边与地区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网络。【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战略选择---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F114.46【目录】:摘要6-8ABSTRACT8-14第1章导论14-211.1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4-151.1.1研究的背景141.1.2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14-151.2有关研究概念的界定15-211.2.1区域经济合作(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15-171.2.2区域经济一体化171.2.3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异同171.2.4区域经济合作形式17-21第2章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发展21-282.1完全竞争理论21-232.1.1古典经济学的观点212.1.2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理论21-232.2不完全竞争理论23-252.2.1大市场理论242.2.2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理论24-252.3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发展25-282.3.1克鲁格曼的贸易集团模型25-262.3.2综合发展战略理论26-28第3章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和我国的现状28-383.1现有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比较28-333.2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33-353.2.1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3-353.2.2我国参与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