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净资产出资法律障碍摘要:净资产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会计概念。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净资产的构成项目并...
绝不能用政治权力来否定法律权力对某企业用“资本家”这个概念注册企业名称的讨论,笔者并不知情,不过,对于法律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笔者却想强调一点:绝不能用政治权力来否定法律权力。法律权利是于国家法律的,它是公民之所以得以为“公民”二字的原因,是公民必须享有的权利,是非经法定程序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人异于物的原因。一个公民当其出生之起,就享有各种权利,并由于其行使上述权利而能成为国家公民。至于国...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公司合并是为了整合多个公司的资源,从而优化公司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公司合同也是有法律风险的,这被称作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究竟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对于公司管理人员来讲,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公司合并的相关知识。1、公司合并发生公司实体变化,导致合并一方或者双方解散。公司合并是两个以上公司并为一...
法律体系的建构_从完美无缺到不完备东岳论丛Apr.,2022Vo.l31No.42022年4月(第31卷/第4期)(DongYueTribune)法学研究法律体系的建构:从完美无缺到不完备张其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继传统司法三段论试图建构一个完美无缺的法律体系的努力失败之后,类型化的思维方式对完备法律体系的追求亦宣告失败。这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并将其理解成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相应的,法律体系的...
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困境和出路?专论?政治与法律!##$年第!期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困境和出路丁以升(华东政法学院,上海!###$!)摘要: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般法律规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在法律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理论支点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它还面临着相当的困境。法律经济学在未来的出路是: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经典的经...
对行政垄断法律规制要求分析毕业论文网wwbiyelunwen一、行政垄断行为的成因关于行政垄断行为的成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一制度对民众影响深远,对经济的干预更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这一传统为垄断行为建立了基础。这种行为短时间内完全消除是很难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孕育方可。(2)经济体制尚未完全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完全消除垄断行为,旧的经济体制残余仍然存在...
因虐待家庭成员离婚的具体法律适用指引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三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20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未成年人相关法律调查制度研究输血相关法律及制度摘要:新《刑事诉讼法》第268条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充分体现了长期以来我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政策,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关键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概况;现实困境;完善途径:D9文献标识码:A:16723198(2013)210167011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况1.1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基本含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又称人格调查...
浅议净资产出资法律障碍摘要:净资产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会计概念。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净资产的构成项目并...
企业标准的重要作用及法律地位所谓企业标准,即一个企业从事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等领域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一方面,企业标准能加快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和保持优势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标准也是企业在销售过程、政府依法监管等过程中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保护手段有时候却成了一些企业不当利益的保护伞。本文仅从这两个方面对企业标准予以论...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耦合第5卷第4期2011年8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o1.5No.4Aug.2011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耦合刘颖(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异同在学界出现不同观点,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类后,提出笔者的对此问题的见解,即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并且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关...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并行中的思考2009年第3期总第92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激ANNORMALUNIVERSITYSumNo.92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并行中的思考杨超(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是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两种重要的方法,通过两者方法对法律条文及现实生活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解释,研究,进而法学研究能够前行,法律发展也符合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本文即是通过法律与伦理,...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首要原则第1l卷第4期2009年8月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Vo1.11NO.4Aug.2009琴攀口爨法学?编辑学髫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首要原则张琳(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需要;是法治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的...
法律宣传标语背后的法理内涵一、驳事事有法可依之论我国现已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正蓬勃发展,但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完善,人们急切的希望用法律这种现代工具来规制一切问题。比如说有人要专门给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立法,有的想给同性恋者立法,甚至于给动物立法来承认其法律主体地位及权利。就是希望当社会中出现一种问题,就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它,于是出现了事事有法可依的思想。我们不...
法律体系的建构_从完美无缺到不完备东岳论丛Apr.,2022Vo.l31No.42022年4月(第31卷/第4期)(DongYueTribune)法学研究法律体系的建构:从完美无缺到不完备张其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继传统司法三段论试图建构一个完美无缺的法律体系的努力失败之后,类型化的思维方式对完备法律体系的追求亦宣告失败。这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并将其理解成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相应的,法律体系的...
人文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法律全球化下的人权国际保护学生姓名:杜碧月学号:090904113专业:法学指导教师:郑淑霞2012年月12月25日1.毕业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题目背景: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小,在当今世界,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上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全球一体化不仅是一个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与之而来的是许多原本具有鲜明民族国家特...
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困境和出路?专论?政治与法律!##$年第!期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困境和出路丁以升(华东政法学院,上海!###$!)摘要:法律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一般法律规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不过,在法律经济分析的假定前提、理论支点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它还面临着相当的困境。法律经济学在未来的出路是: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经典的经...
编号:西南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结项表项目名称助力三农,探究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以成都市温江区洪江村为例立项批准号所在范围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填表日期2015年9月25日目录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概况...................................................................................................31.主要日程安排、活动内容...............................................................
一、国家法编(一).宪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文本)(2004.03.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04.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03.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03.15)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03.14)(二).国家机构(1)选举、代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2009.08.27)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